病毒性角膜炎
病毒性角膜炎是由于病毒反复感染而引发的一种角膜组织炎症疾病。主要是由单纯疱疹病毒、带状疱疹病毒、腺病毒、肠道病毒、柯萨奇病毒等病毒引起。
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(HSK)是由单纯疱疹病毒Q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感染性角膜炎。潜伏期长和反复发作是本病的特点。多次复发感染会使病情持续发展、视力受损、重者可致盲。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,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病率占我国感染性角膜病的首位。
诱因:
眼局部因素有: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等。
全身因素有:发热、疲劳、紫外线照射、外伤、精神压力、全身免疫力低下、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。
临床表现:
原发感染时,眼部主要是角膜上皮点状或树枝状病变,愈后良好。复发感染时,眼红、眼痛、畏光、流泪、视力下降等症状明显,甚至角膜穿孔。多次发作导致角膜混浊,形成角膜白斑和新生血管,引起角膜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失明。
治疗:
1.药物治疗:
局部、口服或全身静脉应用药抗病毒药物、一般可有效控制或缓解病情。因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容易反复发作,所以症状和体征消失后不要立即停药,应遵医嘱用药。
2.手术治疗:
对于形成严重的角膜瘢痕,影响视力或者已经角膜穿孔的病例可以行手术治疗。如:结膜瓣遮盖术、板层角膜移植术、穿透角膜移植术等。
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,预防感染。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、加强锻炼、增强免疫力,可以预防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。